本报11月15日讯(记者 姜海姣 刘涛 通讯员 许敏) “中国驰名商标”、“新公司占地面积36亩”……诸多光鲜的头衔和介绍,却在东港区工商分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下漏了馅。15日,通过对企业网站的监管,东港工商分局成功“挖”出一涉嫌虚假宣传的太阳能生产企业。这是截至目前,通过该方式发现的第4家涉嫌虚假宣传的企业,此外,还有6家企业涉嫌存在商标侵权行为。
15日上午,东港工商分局市场科徐彦伟和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浏览辖区内各企业的网站。在浏览过程中,一个太阳能生产企业的网站引起了徐彦伟的注意。记者看到,该网站做得比较精致,在网站的醒目位置标着“中国驰名商标”,企业荣誉一栏内更是循环展示着各种证书。“我们了解到的日照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共有四家企业,其中并没有这家企业,所以我怀疑这是虚假宣传。”徐彦伟分析道。
下午,记者和东港工商分局工作人员,一同前往这家企业的工厂,所在地城北小莲村。
进入工厂后,眼前的情景与该企业网上的宣传大相径庭——网站上写着“公司占地面积36亩,拥有干部职工126人”,但这里仅有几名管理人员,记者并没有看到忙碌的职工。
在工厂的陈列间内,一个个荣誉牌匾和证书被整齐地摆放在该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加热管上,“中国著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等各种荣誉足足有十几个,其中,有些证书的发证单位名称中还出现了错别字,“中国驰名商标”也未标明发证单位。当东港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询问负责人这些荣誉称号都是怎么得来的时候,该企业的负责人道出了实情,“其中不少荣誉是买来的,但也有一些是争创的”。
“这明显与其网站上宣传的内容不符,涉嫌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徐彦伟说。
据了解,7月起,东港区开展了对该区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全面监控、监管,查处网络违法行为,为辖区内31560户经营业户建立了网络交易经济户口。截至目前,已对965户建有网站的经营业户建立完善了巡查档案。“这部分有网站的业户是我们重点监管的对象。”徐彦伟说。
徐彦伟说,已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经营者,应该在从事经营活动的网页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信息或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主动亮明其合法经营资格,向交易平台提交真实身份信息。“现在很多人不信任网络,就是因为网站上的许多信息虚假或夸大,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净化网络商品交易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