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城市快报记者 刘晓艳 通讯员 张轶帆 即时播报 说到节日,人们首先可能想到的是祥和与欢乐,但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似乎总会给人带来些许沉重。今年3月15日是第3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从当天上午11点半开始,在南开大学学生食堂外举行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普法宣传现场就热闹起来。
由南开大学法学院学生策划组织的此次活动将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动态表演区通过生动形象的话剧形式,吸引同学们在观看中加深对相关法律常识和维权意义的理解;趣味活动区通过商标对比、知识问答、横幅签名等形式,增加参与者对消费者维权知识的了解;静态展示区展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规规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现状和解决途径,以及打假维权的典型案例。
“康师傅、康帅傅”,“adidas、odidos”……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将知名产品的商标与仿冒该产品的“山寨”商标进行对比的对比柱别出心裁,吸引了很多路过同学的关注。这些仿冒商标直接在知名商标的文字和图形上做文章,刻意给自己取一个跟名牌相似或近似的名字或商标,并以绝对相同或极其相似的外包装装饰自己,着实让人真假难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太‘坑爹’了!非常感谢法学院同学如此用心的对比介绍,我以后在消费过程中会更加注意的。”在趣味活动区看完对比展示的大一同学小冯说。
“在确定活动主题的阶段,我们在同学中间做了调查,很多同学反映了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关注。一位同学说,有一次他在家附近的商店买了两瓶‘雪碧’饮料,饮用后觉得味道很怪,仔细一看饮料包装,发现‘雪碧’二字被动了手脚,其实是‘雲碧’二字,是一种山寨饮料,真是叫人哭笑不得,他希望通过本次普法宣传活动获得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如何正当维权的方法。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使大家明确作为消费者所享有的权利,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维权方法和途径。”谈起此次活动策划的初衷,活动负责人、法学院2009级本科生万嘉介绍说。
刚刚从志愿者手中接过宣传材料的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生宋鹿豫对记者说:“作为普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我们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但由于维权意识不强或维权成本太高,很多人经常就吃了哑巴亏。听到法学院同学结合实际案例的讲解,我也增加了不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方面的知识。其实我们盼望的不仅仅是在3·15这一天购物有保障,而是在政府、企业、监督执法部门以至媒体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为老百姓营造一个真正美好和谐的消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