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Libya)  
非洲 利比亚(Libya)
申请费用(美元) $1000(美元)
官方回执需时 1-3月
注册需时 6-9月
有效期 10年
所需资料 1申请人名称及地址
2申请商品或服务项目
3商标图样
4委托书(公证及使馆认证)
5营业执照复印本(使馆认证)
杂费(包括银行手续费和翻译费) 500(人民币)
公证费 400(人民币)
 
 国 家 概 况 
 

  【国家名称】 利比亚(Libya)

  【国家面积】 176万平方公里

  【国家人口】 530万(2001年),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此外还有一至两百万外来人口。阿拉伯语为国语。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国家首都】 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万(1998年)。

    【重要节日】 革命节(国庆日):9月1日

  【简  况】 位于非洲北部,与埃及、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和乍得为邻。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00余公里。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公元前3世纪,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帝国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联合王国。后改名为利比亚国。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4月起使用现国名。

  【政  治】 卡扎菲执政三十多年来,致力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兴办社会福利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1973年5月,卡扎菲提出了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1976年至1979年,利陆续出版了卡扎菲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1977年3月,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

  1992年至1999年4月,利比亚因洛克比问题受到联合国制裁。1999年以来,该问题走上司法解决的轨道,利于该年4月将洛克比空难案两嫌疑犯交至设在荷兰的苏格兰特别法庭,联合国遂中止对利制裁。2000年5月3日,特别法庭正式开庭审理,并于2001年1月31日判决两名被告之一迈格拉希有罪,处以终身监禁,另一名被告费希迈无罪释放。迈格拉希提出上诉。2002年3月,特别法庭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迈格拉希现在苏格兰服刑并由联合国监督。利表示终审判决是有关方面强加于迈的政治判决,要求释放迈并立即彻底解除对利制裁。2002年,利比亚继续宣传民众国思想和世界第三理论,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继续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加快所有制多元化进程;加强各省计划委员会工作。

  【宪  法】 1969年12月曾颁布临时宪法。1973年,卡扎菲发动“文化革命”,宣布停止执行一切现行法律。1977年3月发表的《人民权力宣言》规定:《古兰经》为利的社会法典;人民直接行使权力是民众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保卫国家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宣称利信奉自由、社会主义和阿拉伯统一等原则。

  【议  会】 称总人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总人民大会秘书处秘书和总人民委员会全体秘书、各人民省和地区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秘书、各地基层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秘书等逾千人组成。负责讨论和制定国家的有关法令、预算、对外政策、缔结条约;任命总人民大会常设机构与总人民委员会的成员;审查总人民委员会的工作等。1976年11月举行第一次大会,此后每年召开一次例会,必要时召开特别会议。常设机构为总人民大会秘书处,秘书处成员任期一年,可连任。本届秘书处于2001年9月改组,共有9名成员,秘书(议长)为兹纳提•穆罕默德•兹纳提(Mr. Al-Zennati Mohmmed Al-Zennati)。

  【政  府】 称总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本届总人民委员会于2001年9月改组,共有9名成员:总人民委员会秘书(总理)安巴拉克•阿卜杜拉•夏米赫工程师(Eng.Imbarak Abdullah Al-shamekh);总人民委员会助理秘书(副总理)阿卜杜拉•萨利姆•巴德里(Mr.Abdullah Salem Al-Badri);总人民委员会生产事务助理秘书(副总理)巴格达迪•阿里•马哈姆迪博士(Mr.Al-Bagdadi Ali Al-Mahamudi);总人民委员会服务事务助理秘书(副总理)奥马尔•马布鲁克•塔伊夫(Mr.Amare Mabrok El-Taeef);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总人委秘书(外长)阿卜杜-拉赫曼•穆罕默德•沙勒格姆(Mr.Abdel Rahman Mohammed Shalgam);经济与贸易总人委秘书(部长)阿卜杜-萨拉姆•艾哈迈德•朱维尔博士(Mr.Abdussalam Ahamed Juweer);非洲统一总人委秘书(部长)阿里•阿卜杜-萨拉姆•图莱基博士(Dr.Ali Abdussalam Al-traiki);财政总人委秘书(部长,空缺);司法、公安总人委秘书(部长)穆罕默德•阿里•米斯拉提(Mr.Mohammed Ali Al-Misurati)。

  【行政区划】 1998年,利比亚全国划分成26个人民省。2002年增至28个人民省及两个地区。

  【司法机构】 1979年9月卡扎菲宣布由司法人民委员会掌管司法权。原有最高法院等机构基本上被各地革命委员会建立的特别法庭和革命法庭等取代。为统一审判工作,1988年3月成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局(1996年2月14日改为人民检察院)。1990年10月恢复最高法院。最高法院院长侯赛因•宰亚布•阿卜杜拉(2001年3月任职)。人民检察院总检察长奥马尔•阿里•萨勒巴克博士(2001年3月任职)。

  【政  党】 禁止一切政党活动。

  【重要人物】 “九•一”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1942年生于锡尔特市附近的沙漠地区,卡达法部落人。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1963年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1966年在英国桑斯特军事学院受训,1969年“九•一”革命后晋升为上校。1970年1月兼任总理和国防部长。1977年3月任总人民大会秘书。1979年3月后宣布不再担任行政职务,对外称“九•一”革命领导人。曾于1982年访华。

  【经  济】 1978年后,利比亚实行经济国有化,采取了工人接管工厂、土地全民所有和取消私商等经济措施。1987年起,逐步放宽经济政策,鼓励伙伴企业,允许私人经商。1992年至1999年,因受国际制裁,利经济受到很大影响。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攀升,利经济形势大为好转。近年来利采取新的经济政策,放宽对私有经济的限制,鼓励私营工、商业。提出对除石油和大型企业外的其它企业实行民营化。放宽进出口权限,鼓励出口创汇型企业。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国公司来利投资和开展贸易。2002年1月,利比亚政府将利货币(第纳尔)官方汇率下调51%,基本实现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轨。与此同时,政府努力完善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管理水平,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允许外国银行在利设立分支机构或在利合资开办银行,并允许利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扩大股份合作经济和私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扶持民族工业,鼓励本地生产。鼓励公职人员辞职从事生产或经商,鼓励私人资本参与重大领域和建设项目的投资。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积极发展旅游设施。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生产能力。大力改善同人民生活相关的社会服务设施并加强监管。

  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约136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56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2年):约1.2%。

  货币名称:第纳尔(dinar)。

  汇率(2003年1月):1美元=1.23第纳尔

  (资料来源:2003年1月经济季评)

  【资  源】 以石油为主,探明储量为450-500亿桶。其次为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2890亿立方米。其他有铁(蕴藏量20-30亿吨)、钾、锰、磷酸盐、铜、锡、硫碘、铝矾土等。沿海水产主要有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等。

  【工  业】 石油是利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 95%以上的出口收入来自石油。20世纪50年代发现石油后,利石油开采及炼油工业发展迅速。2002年出口石油价值109亿美元,其中74%出口至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等西欧国家。此外,还有石化、建材、电力、采矿、纺织业、食品加工等。

  【农  业】 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4%,其中50%为牧民和半牧民。可耕地面积370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2%。50%的粮食和畜牧产品依赖进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全国有牧场850万公顷。

  为解决用水问题,利正在修建一条人工河,用管道把南部地下水引向北部沿海地区,工程计划总投资约300亿美元。第一、二期工程已竣工,第三期工程已于1996年开工。

  【交通运输】 以公路为主,无铁路。

  公路:总长25535公里(1999年),其中高等级公路17985公里,农用路7550公里。

  水运:主要港口有的黎波里、班加西、托卜鲁克、卜雷加、德尔纳、米苏腊塔、扎维亚、拉斯拉努夫。有商船10余艘,客轮4艘,油轮23艘,是非洲最大的油船队。

  空运:有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主要民用机场设在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腊塔、塞卜哈、托卜鲁克、锡尔特和卜雷加。1995年共拥有各式客机31架,其中大部分为租用。1992年4月15日起,安理会制裁利比亚的748号决议生效,使利同国外空运联系全部中断。1999年4月5日联合国中止对利制裁后,意大利、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等国已恢复同利的航线。

  【财政金融】 2002年外汇储备(不含黄金)148.745亿美元,外债总额(2002年)44亿美元。2002年政府预算收入164.032亿第纳尔,支出104.074亿第纳尔。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突尼斯和土耳其等。2002年外贸总额69.21亿利比亚第纳尔。

  近三年进出口(不含石油)情况如下(单位:亿利比亚第纳尔):

             2000       2001       2002

  出口      35.62      30.13       29.54

  进口      25.70      27.62       39.67

  差额      9.92       2.51       -10.13
  
  (资料来源:2002年利比亚中央银行报告)

  2001年主要贸易对象国占利外贸比重如下(单位:百分比):

        意大利    德国     西班牙     土耳其
   
  出口    39.6         15.5         14.0           6.3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突尼斯

  进口         28.5         12.1          6.6           6.0
 
  (资料来源:2003年1月经济季评)

  【人民生活】 “九•一”革命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利依靠巨额石油收入实行高福利政策,全民享有免费医疗和教育,对粮食、糖、茶叶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补贴。通过私建、公建并举,改善了住房条件。现有17所综合医院和88个医疗中心。平均每千人有病床4.8张,医生2名。全国有12.2万人享受社会保险。大多数家庭都有小汽车。2001年固定电话约60.5万门,移动电话线路约4万条。因特网发展较为迅速,1999年起,各主要城镇开设网吧,2002年因特网用户约2万。

  【军  事】 独立后,组建了利比亚王家军队,1962、1963年先后建立海军和空军。“九•一”革命后,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服役期2年。1983年2月通过“革命总动员计划”,对全体适龄男女进行军训。1988年8月,卡扎菲宣布取消正规军,将其改编为“民众国卫队”,并在各省建立由省政府防御人民委员会领导的“防卫区”(地方部队)。1989年9月宣布成立全国临时防务人民委员会(总司令部)。卡扎菲一直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三军总兵力6.5万。准军事力量“人民武装”5万人。主要装备来自前苏联。陆军3.5万,拥有各种坦克2950辆,装甲车2160辆,各种火炮1690门。编有1个坦克师,38坦克营,2个机械化步兵师,50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国家警卫旅,41个炮兵营,12个空投突击营,6个地空导弹旅。海军8000人(包括海岸警卫队),装备有潜艇、护卫舰、海防舰艇、驱潜快艇、巡罗艇、水雷舰艇、支持舰艇以及直升飞机。空军2.2万人(包括防空部队),作战飞机513架,武装直升机54架,教练机89架。编有1个轰炸机中队,9个战斗机中队,7个地面攻击战斗机中队,1个平叛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2个运输机中队。

  1995年国防开支为9.6亿美元。1992年4月15日起,安理会748号决议规定禁止同利比亚的一切军事交往和贸易。1999年4月,联合国中止对利制裁后,利开始重新装备部队。

  【文化教育】 实行免费教育。15岁以上接受过教育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9%,受教育时间女性平均10年,男性平均8年。各级学校教师总数为16.26万人。各种职业训练中心学生人数13.15万人。初级师范学院73所,在校学生1.14万人。全国有15所高等院校。主要有:的黎波里法塔赫大学、纳塞尔大学、卜雷加明星大学、拜达奥马尔•黎赫塔尔大学、行胡恩电器学院、贝尼•贝利德电子学院、布拉克技术学院、加特体育学院。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新黎明报》,阿文日报,发行约4万份;《绿色进军周报》,阿文和英文版,发行2—5万份;《太阳报》,阿文版;《民众国周报》,阿文和英文版。

  民众国通讯社:官方通讯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闻稿。在巴黎、伦敦、罗马和贝鲁特等设有分社。

  民众国广播电台:官方电台,创建于1957年,1979年后改用现名,用阿语和英语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广播。大阿拉伯祖国和革命委员会之声电台:官方电台,用英、法、俄、德、罗、匈、南、保、捷等语言广播。现小国语言已停播。

  民众国电视台:官方电视台,创建于1968年,用阿、英、法语播放。1996年5月开设电视卫星频道,向阿拉伯地区传送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和反霸政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强调同非洲、伊斯兰国家加强合作。主张在公正、平等、尊重国家主权与互不干涉内政等国家准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大国操纵国际事务。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的斗争。主张非洲和阿拉伯统一,倡议成立“非洲联盟”和“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迄今已同近百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看法】国际形势:认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三世界利益受到威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应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应对挑战,维护自身利益。主张在公正、平等、尊重国家主权与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准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大国操纵国际事务。

  国际反恐:恐怖主义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美的,美有合法自卫权;另一种是针对全世界的,美不能单独反恐。要签署一项反恐怖主义条约,首先必须由所有国家共同给恐怖主义下一个定义。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和被压迫者反抗压迫的斗争不是恐怖主义。

  人权问题:人权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即使在西方人权也是不完全的,那里存在剥削,这是违反人权的。反对一个国家用人权来攻击另一个国家。支持民主、自由,但民主不能由外国强加,每个国家有权自由选择适合本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把某种形式的民主强加于别国是对独立国家主权的侵犯。反对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中东和平进程:对以色列奉行“不和解、不谈判和不承认”的政策。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人民为恢复民族权利、收复失地而进行的斗争,包括最终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民主独立的巴勒斯坦国。2000年10月以巴爆发流血冲突以来,坚决支持巴人起义。提出“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耶路撒冷是这个包容各种宗教的新国家的首都”、“允许所有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家园”、“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选举”等建议。

  【联合国对利比亚制裁问题】1992年至1999年,利比亚因洛克比问题受到联合国制裁。1999年4月利将洛克比空难案两嫌疑犯交至设在荷兰的苏格兰特别法庭,联合国遂中止对利制裁。2000年5月3日,特别法庭正式开庭审理,并于2001年1月31日判决两名被告之一迈格拉希有罪,处以终身监禁,另一名被告费希迈无罪释放。迈格拉希提出上诉。2002年3月,特别法庭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迈格拉希现在苏格兰服刑并由联合国监督。利表示终审判决是有关方面强加于迈的政治判决,要求释放迈并立即彻底解除对利制裁。2003年1月,利表示愿向洛克比遇难者家属作出赔偿。

  【同中国的关系】 1978年8月利比亚领导成员贾卢德(二号人物)访华,同我国签署了建交公报。同年8月9日两国建交。建交后,两国关系稳步发展。1982年10月卡扎菲访华,正式签署两国建立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的协议和“相互合作计划”。此后至2001年两国重要互访有:中方:副总理李鹏(1984年5月),副总理田纪云(1985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1987年12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1994年6月),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1996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1998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和中联部部长戴秉国分别访利(2000年11月),2001年1月、12月外交部长唐家璇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先后访利。利方:外长图莱基(1985年),总人民大会秘书(议长)兹纳提(1996年),卡扎菲特使、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秘书(外长)蒙塔赛尔(1999年8月),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秘书(外长)沙勒格姆(2000年5月、10月),社会人民指挥部总协调员米夫塔赫准将(2001年5月)。2002年,中国同利比亚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4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利比亚进行了国事访问,同卡扎菲上校举行了正式会谈。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利比亚。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的黎波里-加迪尔角铁路项目合作实施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开展合作的协议》等三项协议。访问结束后,双方发表了新闻公报。此外,利比亚总人民大会社会事务秘书萨利曼•萨阿巴•阿卜杜•吉巴尔和总人民大会外事秘书苏莱曼•赛西•沙胡米分别于3月和12月访华。

  据海关统计,2001年,两国贸易总额为9518万美元,其中中国出口4098万美元,进口5420万美元。

  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黄杰民

  馆舍:Menstir Street, Gargaresh,Tripoli;

  电话:(00218-21)4832194;传真:4831877。

  利比亚驻华大使:米夫塔赫•马迪(Muftah Madi)

  馆址:北京三里屯东6街3号;电话:65323666。

  【同美国的关系】 “九·一”革命后,利美关系一直紧张。1972年始,两国维持代办级外交关系。1979年双方撤馆,但未宣布断交。1980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美指责利支持国际恐怖主义,两国关系迅速恶化。1981年8月两国在锡尔特湾发生空战。1982年美宣布禁止进口利石油及向利出口石油技术和设备。1986年1月美宣布冻结利在美资产,下令美5家石油公司和石油技术人员撤出利比亚。4月15日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空袭了利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城市班加西。1991年11月,美同英一起指控利两名情报人员策划于1988年炸毁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并推动安理会于1992年1月21日通过731号决议,要求利交出两名炸机犯并放弃恐怖主义政策;同年3月31日安理会通过对利实施航空、军事、外交制裁的748号决议;1993年11月11日安理会又通过了加重对利制裁的883号决议,冻结利海外资金并禁止向利出口炼油设备。1996年,美又通过达马托法对在伊朗、利比亚的石油、天然气领域年投资4千万美元以上或违反联合国对利贸易禁令的外国公司实行制裁。1998年8月,美英宣布同意在第三国设立苏格兰法庭,由苏格兰法官按苏格兰法律审判两名炸机嫌疑犯。安理会通过1192号决议,决定一俟利将嫌疑犯送交荷兰,即中止对利制裁。1999年4月5日,利将两名嫌疑犯交由联合国代表押送至设在荷兰的苏格兰特别法庭受审,联合国随即中止了对利制裁,美仍维持对利单方面经济制裁。2001年1月,苏格兰法庭对洛克比案作出判决后,美继续拒绝彻底解除联合国对利制裁,但利美关系稍显缓和。2000年3月,美国务卿帮办率领事代表团访利,这是两国交恶以来美官方代表团首次访利,利美关系稍显缓和。2001年1月,苏格兰法庭对洛克比案作出判决后,美继续拒绝彻底解除对利制裁,7月,美将对利制裁的达马托法再次延长5年。 “9·11”事件发生后,利对美表示同情并重申坚决反对恐怖主义。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 欧盟是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利90%以上石油向欧盟国家出口。1999年联合国宣布中止对利制裁后,欧盟率先宣布取消对利单方面制裁。在2000年8月发生的菲律宾人质危机中,利成功促成法、德等国人质获释。目前欧盟国家在利有约2万名专家。欧盟国家中意大利与利关系最密切,是利石油的主要进口国。意在洛克比问题上立场较其他西方国家缓和,不同意对利进行石油禁运。1998年7月,意大利就其在利的殖民统治向利道歉,并承诺解决部分遗留问题。1999年6月,联合国中止对利制裁后,意大利外长率先访利。12月意总理达莱玛访问利比亚。2001年,意外长和交通运输部长先后访利。2002年10月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访利。

  利比亚与法国保持大使级外交关系。1973年底卡扎菲访问法国。1976年双方签订经济合作、海运等4个协定。法曾支持乍得前总统哈布雷的军队在乍得北部同利军作战。1989年6月法决定部分放松对利的军事禁运。1991年11月,法指控6名利官员策划炸毁法国联合航空运输公司772航班,随后在安理会内同美、英一起推动安理会对利实施制裁。1999年3月法缺席审判6名法联航炸机嫌犯,判处终身监禁。7月利法达成协议,利以赔偿3000万美元最终了结联航炸机案。2001年10月,法国外交部负责合作事务的部长级代表团访利,卡扎菲予以接见。2002年利比亚和法国外长进行了互访,并在法国召开两国混委会。

  利比亚同英国于1984年4月断交。英指责利支持爱尔兰共和军搞恐怖、分裂活动,利抨击英对北爱尔兰实行殖民统治。1991年11月,英、美联合指控利两名情报人员策划炸毁泛美103航班,推动安理会对利实施制裁。1999年利英复交,12月双方互派大使。2002年8月英国外交部北非中东事务国务大臣麦克•奥布莱恩访利,卡扎菲予以接见。

  【同北非国家的关系】  利是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成员国。1992后,利对马盟国家执行安理会对利制裁决议表示不满,并于1995年3月拒绝担任马盟主席国。利与邻国突尼斯关系一度紧张,1996年后得到改善和发展。2000年6月突尼斯总统本•阿里访利,8月卡扎菲回访。2001年6月、2002年6月突总统本•阿里访利。利与苏丹关系密切,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1999年以来,卡扎菲积极调解苏政府同反对派的关系。2001年5月和7月卡两次访苏。2002年3月,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利。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利是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成员国。1992后,利对马盟国家执行安理会对利制裁决议表示不满,并于1995年3月拒绝担任马盟主席国。利与邻国突尼斯关系一度紧张,1996年后得到积极改善和发展。2000年6月突尼斯总统本·阿里访利,8月卡扎菲回访。2001年6月,突总统再次访利。

  利支持巴勒斯坦建国,1998年2月、1999年4月阿拉法特访利。2000年10月卡扎菲访问约旦、叙利亚和沙特等国。2001年2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先后访利。

  利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保持较好关系。同埃及关系尤其密切。两国元首互访频繁。1992年4月、8月、1994年6月、1998年7月、1999年5月、2000年7月、2001年4月和11月,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曾10次访利最近两次为2002年4月、10月;1992年4月、1993年1月、1996年4月、1999年3月、8月、9月和2000年10月卡扎菲访埃。卡扎菲亦8次访埃,最近一次为2002年7月。

  利与苏丹关系密切,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1999年以来,卡扎菲积极调解苏政府同反对派的关系。利支持巴勒斯坦建国,1998年2月、1999年4月阿拉法特访利。2000年10月卡扎菲访问约旦、叙利亚和沙特等国。2001年2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先后访利。

  在洛克比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反对对利制裁,但多数都执行了安理会对利制裁的决议。2001年1月洛克比案作出判决后,阿各国均支持彻底解除安理会对利制裁。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最近几年利同非洲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1997年8月,利倡议成立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至今成员国已发展至16个。1998年5月,肯尼亚同利复交。19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制裁后,卡扎菲于先后出访赞比亚、南非、苏丹、尼日尔、布基纳法索、贝宁、加纳和多哥等国,1999年7月亲自参加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非统第35届首脑会议。9月,第4届非统特别首脑会议在利召开,卡提出建立“非洲联盟”的设想。2000年7月卡扎菲出席在洛美召开的非统第36届首脑会议,推动会议通过了《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3月,第5届非统特别首脑会议在利举行,会议宣布成立非洲联盟。2001年7月,非洲联盟正式成立。此外,利还积极参与调解厄立特里亚与周边国家(也门、埃塞俄比亚、苏丹)争端、大湖地区冲突及苏丹南方问题,促使乌干达与刚果(金)达成和平协议。2002年7月,卡扎菲出席在南非德班召开的非盟第一届首脑会议。此外,利还积极参与调解厄立特里亚与周边国家(也门、埃塞俄比亚、苏丹)争端、大湖地区冲突及苏丹南方问题,促使乌干达与刚果(金)达成和平协议。